本报长沙1月9日电(记者唐湘岳、湖南日报记者刘爱民)一个援建的万册图书室,竟被刚刚脱贫的村民和村干部以320元卖掉了。这件怪事,近日发生在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城禾村。
城禾是隆回县的一个特困村。从1994年至1999年,湖南省直某单位和隆回县人武部连续6年派出工作队驻村扶贫,国家和省市县镇各级共投入资金和物资150多万元,使这个村摆脱了贫困。全村实现了旱涝保收,绝大多数农户还喝上了自来水。扶贫工作队还启动“金钥匙工程”,帮助村里建成了科普文化室、标准篮球场、电视转播站等。尤其是1997年9月建成的万册图书室,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期盼,湖南日报社、湖南农科院、湖南科技出版社、隆回团县委争先恐后捐赠书籍。扶贫工作队在省城新华书店精心选购中外名著和科技新书,有的一套书就价值近千元。
然而,工作队一走,“金钥匙”便开始贬值。文化室、篮球场先后被损毁。2000年11月24日,厄运降临到万册图书室。那天,村干部正在开会,少数村民嚷着要“分书,把书分了卖了”。尽管村支书不同意,但在这些人的强烈要求和个别村干部的支持下,这些图书终于被分成8堆,40元一堆,当废纸一样卖给了8个组。一位初中生难过得哭了,逼着爸爸买回几本书留作纪念。
一位扶贫工作队员回忆当年冒雨送书下乡的情形:“那是1997年9月24日,我们装车忙了几个钟头,中午从长沙出发,风雨兼程,一路颠簸,又冷又饿,但一想起村民翘首等待这些精神食粮,我们就充满了力量。第二天到达目的地,村民们很兴奋,就连幼儿班的几十个小朋友也来帮忙搬书。万万没有想到,会有今天。”
那3个铁书架倒显得比那万册图书值钱,每个还卖了300元。图书室虽然没有了,一些人为村里又增加了1000多元这笔看得见的“收入”而开心。可一位有文化的村民伤心地说:“如此贱卖知识实在不该。”